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热门搜索: 空姐  机型  美景 

敦煌寻梦——莫高窟绝美世界
2016-05-06 15:46:03   来源:航空旅游网   

查看原图

  陈鲁宁 图文

  有人说,敦煌有了玉门阳关,始成为中华广袤疆域的一处地理坐标,敦煌有了月牙泉,才成为大漠绿洲适宜的栖息地,敦煌有了莫高窟,终成为一处融通中西文化的佛教文化高地。历经沧桑千百年的敦煌,其实早已在历史长河的荡涤中幻变出,一种代代相传的强大文化基因,成了众人向往的精神家园,让人梦牵魂绕.......

  来到“中国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莫高窟寻梦时,一条白雪覆盖的大河守护着苍黄崖壁上几百个洞窟,它就是宕泉河,发源于祁连山西端的海拔3880米野马南山,冰雪融化经野马山区,出山后即潜入地下,经过大约40公里扇形戈壁滩,始进入敦煌。这条敦煌的的母亲河——生命之泉,雪融清流,宛如玉带,于茫茫戈壁中浸染出片片绿洲 ,涓涓细流遂记录下大漠苍桑丝路古道的漫长历史。

  莫高窟,原名“漠高”,意即为大漠之高处。后世“莫”、“漠”相通,遂改称“莫高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自乐尊和尚云游到敦煌,看到三危山金光万道,状若千佛,感悟到这里是佛光宝地,并于前秦建元二年在鸣沙山崖壁上开凿了第一个佛窟之后,敦煌的刻石文化从此绵延不绝、常盛不衰。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旅人们参观莫高窟现存北魏至蒙元宋清的735窟,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窟,大多有壁画或塑像。北区有248窟,其中只有5窟存在壁画或塑像,余者均是僧侣修行、居住和死亡后掩埋的场所,有土炕、灶炕、烟道、壁龛、台灯等生活设施。两区共计492窟存在壁画和塑像,有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唐宋木构崖檐5座,以及数千块莲花柱石、铺地花砖。

  莫高窟目前仅开放南区,向游客开放的洞窟大约有30余窟。进入莫高窟前,需将摄影录像设备在入口之外暂存,这是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定。进入景区可跟随景区内任一导游参观。导游掌管洞窟的钥匙,进入洞窟参观讲解,离开时再锁上。每一导游大约带领游客参观约10个左右的洞窟,在参观过程中,可以随时更换导游,进入其他导游打开的洞窟。但事实上,以我观察莫高窟每天开放的洞窟大致相同,分别为29窟、323窟、328窟、16窟、17窟、428窟、427窟、249窟、237窟、96窟、130窟和140窟,其中17窟即是盛名天下的藏经洞所在。

  莫高窟除了绝妙的建筑艺术外,其彩塑艺术独步中华,其中佼佼者大多为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左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17窟唐代河西都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都惟妙惟肖,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中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石窟内的壁画艺术,更是富丽多彩,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通过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 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等,真实描绘再现出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鲜艳瑰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莫高窟壁画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风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样。据计算,这些壁画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

  创造了莫高窟壁画的古代画师,大致分为三类:一种是僧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为数不多。再就是画僧,他们是僧侣也会作画,人数较前者略多。最后便是纯粹的画工了,他们游走四方居无定所,在洞窟里作画,便在洞窟里起居,一旦完工,就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了。远古的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还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可想而知这个巨大的绘制工程,一定是令许许多多的画工,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们走进了这状如蜂巢的石洞,恐怕就再也没有走出莫高窟了,正是这样一批优秀而又伟大的无名者,为后世留下了,人类辉煌的丝路文明的影像。

  藏经洞,发现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咋一出世,即震惊世界。当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为第16窟(现编号)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藏经洞的内壁绘菩提树、比丘尼等图像,中有一座禅床式低坛,上塑一位高僧洪辨的坐相,另有一通石碑,似未完工。从洞中出土的文书来看,最晚的写于北宋年间,且不见西夏文字,因此可推断藏经洞是公元11世纪时,莫高窟的僧人们为躲避西夏军队,在准备逃难时所封闭的。

  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齐卢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希伯来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这些对研究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洞文书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学。

  所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敦煌石窟,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被世人称为“东方卢浮宫”。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为了保护莫高窟的艺术宝藏,早在20世纪初就有罗振玉、王国维、刘半农等人在北京、伦敦、巴黎等各地收集、抄录敦煌文献,但对莫高窟的真正保护开始于1940年代.被人们尊称为"敦煌守护神"的常书鸿,放弃在巴黎的优越生活,返回国内,一头扎入大漠,于1942年出任敦煌研究院首任所长,为保护敦煌石窟艺术奉献了毕生精力。作为敦煌研究所的创立者与奠基人,在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的荒漠,经历了无数生活的困苦与情感的挫折,他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于敦煌的保护与研究事业。对于一位艺术家而言,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深沉的挚爱。

  当旅者逐一进出每一洞窟,眼见石洞依旧壮观,石像,壁画依然不言,我们静静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每一变化,如同它们静静地守望着莫高窟千年来经历的沧桑变迁。而在今天,那神秘又充满文化和历史意义的每一洞窟,我想并非因其有那彩绘艳丽四壁引起旅者们的注目,而是因为深植于其中的文化元素和符号,使它能成为一种蕴含着艺术的、人性的,普世的深邃意义。

  当我们由昏暗的洞窟之内出来之际,明艳的阳光让我们回到了今日的现实世界,但拜谒莫高窟后留下的感受,仍让旅者恍惚滞留在远古的岁月......绝美壁画之上那些轻盈灵动的飞天,拈花微花的彩塑佛像,甚至虔诚肃穆的普通供养人,仍一一重现在眼前,身形浮动,眉目流转。是啊,大千浮世,一切仍是那样真实,他们宛若就在触手可及的今日世界里......

  附:

  敦煌八景是指月牙泉、鸣沙山、莫高窟、雷音寺、白马塔、白云观、阳关、渥洼池。

  两关遗迹

  西界阳关与玉关,于阗古道迹犹存。曾看定远成功返,已遣匈奴绝塞奔。

  此日歌传三迭曲,当年地纪万军屯。一方雄控今何苦,几度春风许等论。

  千佛灵岩

  南山一望晓烟收,石洞岭岈景色幽。古佛庄严千变相,残碑剥蚀几经秋。

  摩挲铜狄空追忆,阅历沧桑任去留。玉塞原通天竺国,不须帆海觅瀛州。

  危峰东峙

  矗立三峰碧汉间,相看积雪接天山。朝暾初上高如掌,暮霭微凝翠若鬓。

  是处排空还耸峙,几回凭眺欲跻攀。停车道左频翘首,云白无心出峋间。

  党水北流

  党河分水到十渠,灌溉端资立夏初。不使北流常注海,相期东作各成潴。

  一泓新涨波浪浅,两星平排树影疏。最爱春来饶景色,寒水解后网鲜鱼。

  月泉晓彻

  胜地灵泉彻晓清,渥洼犹是昔知名。一湾如月弦初上,半壁澄波镜比明。

  风卷飞沙终不到,渊含止水正相生。竭来亭畔频游玩,吸得茶香自取烹。

  古城晚眺

  雉堞迷离映夕阳,城西原是古敦煌。榛苓已作今时慕,禾黍谁怀故国伤。

  最羡三秋呈霁色,依然四郡镇岩疆。闲来纵目荒郊外,一阵清风晚稻香。

  绣壤春耕

  周围绣壤簇如茵,翠色平铺处处新。南陌风和睛欲遍,西畴日暖绿初匀。

  老农挟杖依田畔,稚子携锄立水滨。但愿长官勤抚字,丰年屡抿乐吾民。

  沙岭晴鸣

  沙州自古是名区,地似鸣传信不诬。雷送余音听袅袅,风生细响语喁喁。

  如山积满高千尺,映日睛烘彻六隅。巧夺天工赖人力,声来能使在斯须。

相关图集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