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陵(一、二号帝陵)位于西夏陵区最南端,因两座帝陵紧密排列分布,俗称“双陵”。目前,对于这两座帝王陵是西夏国历代皇帝中哪两位的寝陵呢?我们不得而知,专家正在进行推测。
双陵的形制与三号陵基本相同,包括阙台、碑亭、月城、献殿、墓道、陵台、围墙等单体建筑。
阙台是方形建筑,两座阙台高度、大小基本相同。由于整体布局结构的区别,双陵两座阙台间距较之三号陵也更加紧凑。
阙台前方为碑亭遗址,双陵的碑亭都是三座,东边两座一大一小,西边一座。由于双陵没有发掘,所以碑亭只存有方形的夯土遗址,曾经发现过大量的残碑遗迹。
双陵的月城规模较小,占地面积只有5400多平米。平面成长方形,南门正中设门,宽约16米,两侧存有门阙的遗迹,门阙基础宽约3米。城墙以黄土砾石版筑而成,墙基宽约 2米,门阙和墙体周围散落大量的残砖碎瓦等建筑材料。
月城神道两侧隐约可见4条等距分布的条形遗迹,月城内曾发现大量的石像生残块,条形遗迹为列置石像生的台基。
双陵的陵城长度和三号陵相当,但东西略宽于三号陵。陵城四面正中都有门址,门址左右都建有阙;陵城的四隅均有角阙建筑。
陵城的献殿、墓道封土、盗坑和塔式陵台的情况均与三号陵园基本相同。
陵城的中心点位置正好处于陵城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上。这个夯土建筑在三号陵是没有的。这里曾经出土了琉璃瓦等建筑材料,有些学者仿汉代陵园类似建筑钟虡予以命名,但从出土文物及体量来看,这个建筑显然和汉代帝陵的钟虡是有区别的,因此更多学者暂定名称为中心台。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始于秦、汉,唐宋是陵寝制度的发展成熟阶段,西夏陵正是陵寝制度成熟阶段出现的产物。尽管西夏陵寝制度受唐宋影响,但细做比较,我们也会发现西夏并不是一味的继承,而是有许多创新之处,在摒弃了唐宋陵园诸多繁冗之处的同时,还受到了佛教建筑的深刻影响,将汉族文化、佛教文化和党项文化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丰富了我国古代封建陵寝制度。
西夏陵沧桑古朴的建筑和独特的风格都是中国陵寝制度研究史上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重要资料,具有重大的历史、研究价值。直到今天,享有东方金字塔美誉的西夏陵还有许多谜一样的问题等待着后人不断地追寻和探究。假以时日,西夏陵申遗成功,将会更好地推动西夏陵的保护、研究、开发和利用。
历经千年风雨的西夏陵,依然默默矗立在贺兰山脚下,四处的残垣断壁和夯土遗址不禁让人想起“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名句。用它的静默迎接更多人的关注和探访。(霍文第)